出發前,先簡單介紹大翅鯨
大翅鯨又稱座頭鯨、駝背鯨,英文名Humpback Whale。 因為超長的胸鰭、背部的形狀而得名。 成年鯨身長可達11~16米,剛出生的幼鯨也有3~6米。 胎生的大翅鯨是恆溫動物,跟人類依樣必須呼吸空氣,也是喝著媽媽的奶水長大。
大翅鯨在極地覓食,熱帶地區繁殖和生育,所有的哺乳動物中大翅鯨是遷徙距離最長的物種,有些 大翅鯨每年單程遷徙距離可達8000多公里。七八月時東家是他們喜歡生育寶寶的地方之一,大翅 鯨媽媽為了孕育寶寶,遷徙數千公里,陪伴寶寶成長,訓練生存的技能~

不用潛水技能,也不一定要會自由潛水,浮潛就可以跟鯨魚共游
從2009年開始潛水,想學潛水是在帛琉浮潛時,看到水面下的珊瑚礁有氣泡冒出,有人輕易的在珊 瑚礁中穿梭才知道有種技能叫做“潛水”,可以在水裡面呼吸一般的空氣,於是2009年回台灣後就積 極的去學習拿潛水的國際證照。另外一種自由潛水的方式,則是憑藉一口氣下潛、不依賴氣瓶呼吸 的方式進行,那對水下攝影師而言,有具備自由潛水的資格會是加分的,因為有些大型生物的拍攝 並不允許水肺潛水,或是不適合使用水肺裝備接近生物。

2015年開始拍攝鯨魚. 為何水肺潛水所學無用?
在2015參加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兩個月“潮生活”營隊,認識很多愛鯨豚的朋友,而開始有機會拍攝鯨魚,2015年也是到東加拍攝大翅鯨的第一年,然而下水拍攝鯨魚,跟之前所學的水肺潛水, 實質上一點都不相關,只要會游泳,就連自潛也需要,當然自潛可以讓拍攝變化更多角度,但是在東加拍攝母子對,是不准自由潛水下潛打擾的,大翅鯨媽媽會覺得對寶寶有危險便會離開,這時我們就得在重新找一次鯨魚,也對鯨魚不友善的一直侵犯她們休息的領域,在東加,成年的公鯨跟母鯨都是不吃飯的,要保持所有的體力來追求對象,哺育小鯨,所以連可以弓身下潛的機會都很少,只要會浮潛就可以了,這真是很大的迷思,以為要有高超的能力才能去跟鯨魚游泳,並不是的歐,有些朋友也不太會浮潛,但鯨魚導潛會把你安全的送到可以看到鯨的地方,鯨導要保護好每個人的安全,也要保護鯨魚,是很重要的角色!
為何不用水肺氣瓶接近鯨魚?首先在水下使用氣瓶會呼出大量的氣泡,對大型生物來說都算具有威脅或是干擾的,比如說大家前往東加共游的大翅鯨,遇見媽媽跟寶寶的母子對,只能使用浮潛的方式接近,推進器更不用說是絕對不行的,特殊情況如公鯨競爭時,自由潛水的朋友就可以自行下潛無限制拉。另一個原因是:使用水肺也是不明智的選擇,只要使用水肺潛水,就必須要在上升時做好安全停留,否則很容易得潛水伕病,遇見鯨魚時,大家要等待適合的時機入水,入水之後,當大翅鯨迎面而來也就那麼幾秒的時間,然後就得再游回到船上,直到下次有適合時機再一次下水,如此重複的下水、游動、回到船上,不停的循環,是沒有時間再做安全停留的。


鯨魚小科普
世界上的鯨豚有九十幾種,分為兩大類
齒鯨 -有牙齒 白鯨 虎鯨 抹香鯨 (白鯨記) 和所有的海豚科
鬚鯨 -鯨鬚板 大翅鯨 藍鯨 灰鯨 ....
大翅鯨是鬚鯨類,那都吃什麼食物?鬚鯨要怎麼吃飯呢?
每一種鬚鯨的覓食方法差異都很大,大翅鯨多半是靠猛衝、大口吞食,他們一次吞進一大 口的獵物與海水,接著上下顎緊閉,大翅鯨群體攝食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氣泡網捕食法,就 是在水底盤旋而上,一路呼出氣泡,上升的氣泡像水中的迷霧簾幕,把小魚蝦困在其中,鯨 群就張開大嘴,輪流往上衝,吞入滿嘴魚蝦。 但是記得,大翅鯨在往溫暖地區生育寶寶或交 配的這一段時間,是不吃飯的~

為何約團與鯨共游
隨著每年賞鯨人數增加,在當地採取以價制量的方式,逐年以300美金的漲幅控制人數,以降低 對環境造成的衝擊。也就是會越來越貴@@的原因,在東加Vaca'u賞鯨船約十幾艘,每艘船的客人規定最拖只能8人上船,每個船位都非常搶手,尤其是長年的經驗下來知道,比較好的船,通常在兩年前就已經預定好,所以2022 年特別跑一趟到東加洽談,希望拿到的船是優質的,畢竟在東加幾年的經驗值來看, 船的好壞與船長跟鯨導攸關重大~
Back to Top